劉后一算得快數學系列(套裝)·算得快的奧秘
“ 一口清 ”的故事
——加法,從高位算起
開學了。
高商吃完早飯,系上紅領巾,披起棉襖,就往學校跑去。20多天沒有上學了,他多么想早點到學校里去啊!
高商走進校門一看,好多同學比他先到。
操場邊的大樹底下,幾個同班同學正圍在一起談話哩。高商偷偷溜到大樹后面,想嚇他們一跳。
他到大樹后面一聽,同學們正談得起勁哩!李月珍在講她選種子的事;王星海說他在學彈電子琴;杜小甫搶著說自己寫了一篇稿子,題目是《向賴寧學習》。
忽然,王星海大叫起來:“哈,高商,別躲了,快來給大家談談你的寒假生活吧!”
高商只好從大樹后面走出來,說:“我沒有什么可談的呀!”
杜小甫說:“聽到的什么故事也行!”
高商說:“對了,你們聽過‘一口清’的故事嗎?”
同學們都說沒有聽過。大家便請高商說說“一口清”的故事。
高商說:“上海有家糧食店,店里有個營業員,名叫譚冬生。有一天,一個顧客來買糧食。顧客說:‘我要買30斤秈米,27斤面粉,3斤切面。’話音剛落,譚冬生就應聲答道:‘10元5角5分。’——一點不差。后來大家給他取了個‘一口清’的外號。”
譚冬生,笑盈盈,全心全意為人民。
顧客來買糧,接待真殷勤。
面幾斤?米幾斤?苞谷綠豆各幾斤?
不用算盤不用筆,隨口對答算分明。
不差厘,不差分,人人稱他“一口清”。
杜小甫忽然數起了快板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李月珍接著說:“要是所有的營業員都是‘一口清’,大家買東西就快了,可以節省很多時間。”
“你們說,他怎么會有這套本領?”
大家抬頭一看,原來說話的是教數學的杜老師。大家都叫:“杜老師好!”李月珍接著答了一句:“方才杜小甫不是說了嗎?‘全心全意為人民’。”
杜老師說:“對,有了一顆為人民服務的紅心,他就會勤學苦練,尋找竅門,在技術上精益求精。”
王星海問:“怎么勤學苦練?”
杜老師說:“我也來說個‘一口清’的故事吧!”
大家立刻鼓掌歡呼起來。
杜老師說:“1987年10月,我到山西運城參加了全國‘三算’教學經驗交流會。會上很多小學生表演了速算。
“一個小學生站在臺上飛快地念著,他是在給自己出速算題:‘2582、-1526、5523、3584、-1527、-309、1534、-855……’
“‘停——’站在旁邊的陳子鏡老師,手臂一揮,高喊口令。
“‘9006!’自出題目的小學生立刻報出計算結果。真是比計算器還快呀!”
杜老師講完了,大家臉上都露出驚訝的神色。杜小甫笑著說:“他大概是預先把題目背熟了來表演的吧!”
“不對,”杜老師說,“許多人當場出題,他也照樣對答如流。”
“那他為什么算得這樣快呢?”王星海問。
“當然不是等題目出完了再算啰。”杜老師說,“而是每接著念一個數,就立刻加上去或減掉。例如他念的2582-1526,25-15得10,82-26,6比2大,得向十位借個1,再減,得56;1056+5523,都不進位,得6579;再加3584,都得進位,得10163。”
“這倒有個好處。”高商總結道,“兩個一位數相加,頂多進位1;兩個一位數相減,頂多借個1。”
“道理倒簡單,就是要練習純熟。”李月珍說。
“熟能生巧嘛!”杜小甫點頭贊嘆。
“怎么練純熟呢?”王星海覺得自己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,于是又提了出來。
杜老師回答道:“我問過那個小學生,他說都是老師教的;我問過陳老師,他說:‘老師領進門,苦練在個人。’
“至于我自己,我一有空,就自己練心算,比方26+26,2加2本來得4,但是考慮后面兩個6相加得12,要進位1,總起來就得52;再加26,是78;一直加下去,104、130……
“又如1+2+3+…+36,得666就對了。總之,兩個字——多練。”
李月珍發現了個問題,便說:“您今天似乎都是從前面加起,不像筆算那樣從后面加起。”
“對呀!”杜小甫跳起來大喊,“這真是古今中外從沒有過的大發明呀!”
“哪兒呀?”杜老師笑了,“我們打算盤,123+246=369,不都是從高位算起嗎?我不過是將它應用到心算上罷了。”
劉后一算得快數學系列(套裝)·從此愛上數學
培養興趣
“我最不喜歡數學了!”
“不,數學是最有趣的!”
陳正國老師走過初一班教室右側最后一個窗子的時候,看見班上的“大個子”王瑜揮舞著剛發下的周考試卷在和發卷子的班長黎善一爭辯。全班同學都在看著他們。
這王瑜,今年才14歲,可是身高1.7米,是班上的巨人。他最喜歡打籃球、排球,也熱愛各種田徑運動。他認為:只要把身體練得棒棒的,將來不論當工人、當農民,或者當個解放軍戰士,干體力活能頂得上就行。至于那些太費腦筋的數學問題,留給黎善一這號人去想吧!
這黎善一呢,今年整13歲,可是身高只有1.43米,站在王瑜面前,矮了一大截。人們都說他不長個兒,盡長心眼了。他自己呢,卻認為個兒矮點沒什么,只要學習好就行了。特別在這個時代,首先要學好數學。而他的數學就學得不錯,這次考了滿分。
其實,大個子王瑜并不笨,他絕不是“四肢發達、頭腦簡單”的人。數學入學考試成績還是不壞的,可是這次周考考的都是整數的性質,他答得不怎么好,只得了50分。
王瑜的數學考試成績不及格,曾經引起陳老師深思:“是不是我死扣了教育心理學上的教條,說初中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了,抽象思維能力發展了,因而忽略了具體的例證,忘了培養興趣呢?以后可得給他們講點趣味數學……”
陳老師推開前門走進教室,踏上講臺,全班同學立刻跑回自己的座位上。“起立——坐下!”班長喊了口令后,全班鴉雀無聲地都坐好了。
陳老師用眼睛掃視了一遍全教室,最后把眼光停在王瑜的臉上,和他的眼神對視著。陳老師笑容可掬,和和氣氣地問王瑜:“怎么?一次測驗沒考好就泄氣了?不喜歡數學了?”
王瑜猛地站起來,直統統地說:“是呀,盡講道理,沒意思,不如來點‘硬’的!”
陳老師知道王瑜所謂“硬”的,是指那些能演算的數學題或應用題,這些王瑜是不怕的。他就怕那些奇數、偶數、倍數、因數、質數、合數等名詞概念,以及用這些概念來推理。
陳老師不僅沒有責備他,反而作了自我批評。他說:“我原以為那些計算題,大家在小學都學過了,現在只要總結一下,提升到理論上就行了。看來還是得從具體出發,不能空對空。另外,也沒有注意引起大家學習的興趣。以后,我想還是要經常給大家出點有趣的題目做做。例如,這次考的整數整除性問題,我們如果聯系實際舉具體例子,就會好懂得多。”
說著,他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幾個數:14,35,46,64,72,91,126,312, 473,660,1210。
“你們看這一列數,哪些能被2整除?”
“14,46,64,72,126,312,660,1210。”一個女學生搶著站起來,一口氣報出了答案。
“你怎么看出來的呢?”陳老師故作驚奇的樣子問。
“個位都是偶數嘛!”女學生覺得這問題太簡單了。
這位女學生名叫聶金芳,14歲,她不僅語文成績全班第一,對數學也很感興趣。
“對!個位上的數是偶數,這個數就是偶數。個位上的數是奇數呢?那這個數就是……”
“奇——數!”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。
“哪幾個數可以被3整除呢?”
“72,126,312,660。一個數各數位上數字的和能被3整除,這個數就能被3整除。既是偶數,又能被3整除,就能被6整除。這4個數都是這樣。如果數字和是9的倍數,這個數就能被9整除。例如72,126。”黎善一不等陳老師追問,一口氣說出了幾個答案。
“哪幾個數可以被5整除?”
“35,660,1210。個位上的數字是5或0,這個數就能被5整除。”搶著站起來回答的是“大個子”王瑜。同學們都驚奇地望著他,弄得他有點不好意思地低頭坐了下來。其實這沒有什么奇怪的,因為他找到了考得不好的原因,又得到了陳老師的幫助,注意聽講了。何況這都是以前學過的,所以就脫口說出了正確的答案。
陳老師一看王瑜用心聽講,主動答題,感到非常高興。他又接著出題:“好,現在我要出一個難點兒的問題了。在一位數中,有兩個合數,就是4和8。怎樣看出一個數能被4或8整除呢?或者換句話說,怎樣看出一個數里有因數4或8呢?”
劉后一算得快數學系列(套裝)·數字之謎
擦掉了的數字
“糟糕!怎么得了呀!”
陳莉莉總愛大驚小怪地亂嚷嚷,引得兩旁埋頭做作業的丁水平、洪濤都忍不住抬起頭來看著她。
“安靜點好不好!”坐在她后面的班長金海笛站了起來。
幸好教數學的儲老師從教室后門進來查自習了。她按下金海笛,走到陳莉莉課桌旁,低頭一看,就知道發生了什么事。原來,陳莉莉草稿本上的一道算式,鉛筆寫的好幾個數字都被擦得模糊不清了。
儲老師走上講臺,將陳莉莉的那道算式寫在黑板上,擦掉了的數字用星號代替。
“這有什么難的,也值得……”丁水平嘟囔著。
“用逆推法一推就出來了。”洪濤搶著說。
“對,逆推法!本來是加得的,你就從和數中減去!”儲老師轉過身來說,“解鈴還需系鈴人,我們還是請陳莉莉自己來解答吧!陳莉莉,幾加9等于5——不,等于15?”
陳莉莉站起來說:“6哇!”
“對,幾加8等于14?”
“6哇!”陳莉莉剛說完6,聽得左邊的丁水平鼻子里哼了一聲,知道自己說法有漏洞,連忙補充道:“不過,個位進了1,加數十位只要5就行了。”
“百位、千位呢?”儲老師又問。
“5、5,都是5。”
“和的萬位呢?”
“1!兩數相加最多進1!”陳莉莉說完就坐下。她剛坐下,立刻又站了起來,捧著草稿本說:“這里還有個題目。”說完,就走上講臺將草稿本遞給儲老師看。
儲老師立刻將這個題目抄在黑板上。大家抬頭一看,原來題目是這樣的:
“這是個減法題,未知數字占了一半以上,說明這道題比較難。減法的逆運算是?”儲老師問。
“加——法!”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。
“8加0等于幾?”
“8!”“還是8!”這次回答得不太整齊。
“9加幾等于6——不,16?”
“7——”這次回答得又整齊了。
“好,現在再看最前面,被減數還有兩位,減數只有一位,差數沒有了,這是為什么?”儲老師問。
大家都在搶著回答,可是誰也聽不清誰的話。儲老師一看,金海笛舉著手,就指了指他,全教室立刻安靜下來。
金海笛站起來說:“前面的差數是1,后面小數減大數不夠減,借去了,所以這里就沒有剩的了。”
“那就是說,被減數最前面的兩位是最小的兩位數,減數最前面的一位是最大的一位數。”
“對,也就是10減去9!”金海笛答完,就坐下了。
儲老師將整個算式寫全后,回頭對大家說:“加、減法復原題是比較簡單的,用逆推法就可以推出來,乘、除法復原題中也可以用逆推法,這里我舉兩個例子。”
儲老師說完,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乘法算式,然后說:“我們學習速算的時候,提出從高位算起,現在我們將這個算法也應用到這里來了。當然,在破謎的時候應該‘乘虛而入’,哪里有缺口,就從哪里下手。
“例如這個題,留下兩個‘缺口’:被乘數的十位和積的個位都是5。被乘數的十位是5,乘數的十位和個位分別乘了被乘數,得到的積都是兩位數,那么乘數的十位和個位只能是幾?”
“1——”大家齊聲回答。
“再看,積的個位是5,那么,乘數個位上的1乘幾才得5?”
“5——”大家又齊聲回答。
“對!”儲老師滿意地笑了,“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整個算式寫出來了。”
接著,她就在黑板上寫了一個乘法豎式:
她回頭看看大家,誰也沒有懷疑的表情,還聽見陳莉莉在跟丁水平說俏皮話:“味道好極了!”于是,又在黑板上寫了一個除法算式:
她解釋道:“這個除法算式里,只知道商是89,大家仔細觀察,能發現什么問題嗎?”
丁水平立刻站起來說:“除數乘8得兩位數,乘9得三位數。”
“那么,除數應該是多少呢?”
洪濤舉了舉手,站起來說:“比11大,比13小。”
陳莉莉噘噘嘴說:“你就說12得了!”
“對!”儲老師說,“商和除數都知道了,整個算式就可以推算出來了。”
于是,她轉過身,先寫出96,再寫出108,最后才將被除數1068寫了出來。
劉后一算得快數學系列(套裝)·生活中的數學
我們是怎樣學習數學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