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5日下午,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、北京科學中心、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共同主辦的《超算危機》圖書研討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隆重舉行。活動以 “智啟未來 共探 AI” 為主題,會聚科技界、文學界、出版界權威人士,圍繞科幻作家凌晨創作的少兒科幻小說《超算危機》展開創作思辨與科技倫理探討。
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普工委秘書長于乃功,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、科普時報社社長尹傳紅,著名科幻作家、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委員星河,中國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員姚利芬,著名科幻作家凌晨,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經理胡同印等出席活動。活動由著名科幻作家左文萍主持。
▲胡同印致辭
胡同印在致辭時指出,《超算危機》的推出,既彰顯了凌晨在少兒科幻創作領域的新突破,也飽含著她對小讀者的深切期許。本次活動不僅是對一部優秀少兒科普作品的宣傳推廣,更是傳播人工智能知識、引導大眾關注人工智能發展的一次契機,也是長江少兒出版社深耕科幻文學與科幻教育領域的重要實踐。
在圖書研討環節,與會專家就《超算危機》一書的創作內容、社會價值以及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。姚利芬擔任學術主持人。
▲專家論壇現場
▲于乃功在會上發言
在關于孩子們在未來要如何和AI相處的問題上,于乃功表示,許多科幻作家的小說中的情形在許多年后會變為現實,他非常佩服科幻作家的智慧。《超算危機》探討了人工智能未來是否會反叛人類、消滅人類的話題。未來,孩子們應具備的核心素養,包括思辨能力、對人工智能的關注,還要通過學校信息類、科技類的課程去了解這些內容,并積極參與校園中的技術實踐等。他同時鼓勵孩子們在學好數學和物理知識的同時,也要深入理解科幻作品中的奇思妙想。
在談到人工智能的未來的時候,于老師講到,有一個涌現的概念——當算力和模型的規模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,真有可能出現涌現的問題,人工智能生成自主意識,能行動,會思考,像人一樣做事。作為這方面的研究者,他已經在參與關于機器人的標準的制訂。現在許多研究項目需要進行倫理論證,因此對于AI會造反這件事,他表示自己對此持樂觀態度,畢竟AI還是由人制造的。
▲尹傳紅在會上發言
尹傳紅認為,《超算危機》融入了很多高新科技的內容,比如人工智能,超級計算機等。這類作品過去叫機器人小說。人工智能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,從經歷嚴冬到爆發式增長。《超算危機》以各種情節沖突,拋出這樣一個問題:AI會不會反叛人類?《人類簡史》的作者在作品中對此也有陳述。他說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能夠自行決策的人類創造物,有可能會有自我意識。《超算危機》并不是要給大家呈現人工智能帶來的恐懼和黑暗,只是講未來有這種可能性,總體上是科學樂觀主義的。
另外,尹傳紅認為,大家需要關注這部小說的背景。作品中,從空間活動領域來看,人類活動達到影響太陽的程度,范圍已經超越地球,這是一個巨大的發展。氣候因素與超算危機、科幻背景的設置,以及整個地球的環境和人類的歷史有關聯。因此我們要從大背景欣賞科幻小說,并且考慮作家的想象力能夠走多遠。《超算危機》的第二部或者第三部也許可以回答,我們期待后續作品。
▲星河在會上發言
星河認為,《超算危機》不僅是一部講述人工智能故事的小說,還全方位涵蓋了天文學、航空航天、心理學等多個領域,并融入了中國古代科技和文化。此外,他對書中用飛船激發太陽提升環境溫度的情節構思給予高度評價,還表示作品對少年兒童的把握特別到位。
星河表示,這部作品十分可貴的一點在于,歷史上很多科幻小說講的都是人工智能與人的對立,都是簡單的非黑即白,人工智能為害人類反叛社會。而這部作品講了人工智能與人的矛盾、人工智能與自然的矛盾(全球氣候變化,激發太陽)、人工智能與人工智能的矛盾。它不是非黑即白,是多角度的呈現,這是作品的優點。
在這部作品的敘事特色方面,星河認為,凌晨故意用一種冷靜舒緩的方式敘述故事,在故事開始描繪了田園牧歌式的生活,這種描述和作品中強悍的科技對比,形成了一種張力。凌晨所有的作品都是這樣產生的張力,雖然大家認為她的作品沒有激烈沖突、非常平緩,但是實際上所有張力都隱藏在其中。她在這部作品中表現得很冷靜,但是仍然流露出很多悲憫之心。
▲ 姚利芬擔任學術主持人
姚利芬指出,這部小說緊扣現實,雖然凌晨老師高舉“人智第一”的旗幟,但是并不影響作品的科學性和真實性。相較于大家平時看的當前主流文學作品,《超算危機》以家庭、成長、親情為主題,還增加了許多對算法和未來技術倫理責任的探討,我們稱之為“新寫實主義、新現實主義小說”。
▲凌晨分享創作感想
凌晨分享了《超算危機》一書的創作體會,她表示,這部長篇小說是源于自己之前的短篇小說《太陽火》。有一些設定和情節,無法在短篇中呈現,于是用這部長篇新作來表現。作品中的孩子們,都是很普通的孩子,會很主動認真地面對問題,并在能力范圍內承擔責任,去經歷成長。
凌晨表示,自己很善于去制造一種很真實的氛圍,會把細微的虛構融入大量的真實場景中,讓作品呈現一種很真實的感覺。比如地名的虛構,貴州的天眼是真實的,但小說里很多其他地名是虛構的。營造這種半真半假的氛圍給大家,就是為了讓讀者更好地進入故事的情境。
活動現場,小讀者圍繞“AI是否會失控”“如何成為未來科技人才”等問題與嘉賓熱烈互動。會場氣氛十分熱烈。
活動現場還啟動了“人工智能主題作品征集活動”。該活動以《超算危機》為切入口,征集人工智能相關的科普科幻文字與視頻,讓更多人有機會闡述個人對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理解與思考。
活動尾聲,會場內仍涌動著思想的熱度。小讀者們手持簽名版《超算危機》與嘉賓合影。這場研討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學與科技的對話,還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了“理性認知技術,勇敢駕馭未來”的種子。正如活動所傳遞的核心信念:在AI浪潮奔涌的時代,唯有以科幻的想象力突破邊界,以人文的溫度錨定方向,才能讓科技真正成為照亮未來的炬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