苔蘚在晶瑩的世界下幽幽地綠著,馴鹿啃食著苔蘚,如同親吻著大地
冰心兒童圖書獎獲得者、兒童文學作家鹿鳴全新創作的《馴鹿營地》出版上市。該書是作家鹿鳴繼《草原之鷹》《呼倫貝爾大草原》等“草原”系列小說后,將文學之眼聚焦于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,以少年視角記錄一個民族與馴鹿生死相依的“現代童話”,寫下一個原始部落或將消逝的記憶、不斷前進的步伐。該書入選2024年國家出版基金項目,是第二屆“長江杯”中國現實主義原創兒童文學優秀作品征集活動獲獎作品。
當巨大的鹿角出現在森林,連陽光都遜色了。
馴鹿,又稱“角鹿”,俗稱“四不像”,使鹿鄂溫克語中被稱為“奧倫”。“用之喚來,役后歸山”,馴鹿是一種人工飼養的半野生動物,主要啃食苔蘚,是使鹿鄂溫克族須臾不可分離的忠實朋友。
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是我國最后一支使鹿部落,是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。《馴鹿營地》從“少年維卡有了一頭馴鹿”寫起,充滿深情地介紹了馴鹿從幼崽到壯年的成長歷程。鄂溫克人跟隨尋找苔蘚的馴鹿遷徙,“逐鹿而居”,馴鹿之于鄂溫克人,是伙伴,某種程度上更是“精神依托”。
民族史詩在白樺樹皮里,在故事里,在每個人的眼睛里。
《馴鹿營地》巧妙地將鏡頭聚焦在鄂溫克族生態移民之前的生活,既充滿細節地描述了鄂溫克族的傳統風俗,也不無疑慮地寫到鄂溫克族人上交獵槍、下山遷移,以及面臨的生態危機——大量次生林,好幾天打不到獵。狩獵文化會消失嗎?這個民族將何去何從?
磚瓦結構的獵民新村拔地而起,多民族孩子的小學校書聲瑯瑯……“鄂溫克族人還在呢!維卡想,他們這些鄂溫克的孩子不是還在嗎?”《馴鹿營地》給出了孩子充滿希望的回答。
就讓我們循著苔蘚的芳香,走進《馴鹿營地》,走近鄂溫克族的嶄新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