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陪伴我們長大的“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”嗎?那個充滿歡聲笑語、平凡又溫馨的家庭故事,滋養了無數孩子的童年。如今,那個和爸爸一起嬉笑打鬧的小家伙,長大了——在鄭春華的代表作《蘿卜老師》中,“大頭兒子”背起書包,踏入了小學三年級的課堂!
“大頭兒子”的校園生活
《蘿卜老師》是“大頭兒子”系列的精彩續篇。在這部作品中,“大頭兒子”不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,他有了自己的學名——“呂小小”,成了三(1)班的一名小學生。
故事圍繞一位特別的老師——新來的班主任卜老師展開。卜老師有一個可愛的特點:一生氣臉就會變得通紅,像一個紅蘿卜。因此,孩子們親切地稱呼她“蘿卜老師”。卜老師的帶來,給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無限樂趣和深刻影響。
她尊重差異,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,用心觀察每個孩子的閃光點。她點燃熱情,在她的推動下,班級擁有了自己的足球隊,讓熱愛足球的孩子們找到了歸屬感和團隊精神。她激發潛能,在她的引導下,曾經害怕寫作的呂小小,作文竟然在報紙上發表了!從課堂上的小調皮,到足球隊的激情碰撞,再到國慶表演的集體榮耀,卜老師讓孩子們在校園里找到了快樂、自信和成長的力量。
童心滿滿的創作者
鄭春華,作為“大頭兒子”的創作者,她憑借童心和敏銳的洞察力,將孩子們的喜怒哀樂描繪得淋漓盡致,代表作《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》《小餅干和圍裙媽媽》堪稱中國幼兒文學的標桿。40年來,她一心為兒童寫作,作品始終充滿童趣與智慧。她曾說:“孩子的內心可能比大人還強大。”這份對童心的深刻理解,讓她的作品拒絕說教,而是用幽默和溫暖的故事,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會愛與被愛。正如她在《蘿卜老師》中傳達的:相信自己并且喜歡自己是多么重要!
沈苑苑,她自1985年開始為兒童圖書創作插畫,是首位給“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”繪制插圖的畫家。她筆下的大頭兒子形象,早已深入人心,成為無數人共同的童年記憶。
她擅長用細膩的線條和明快的色彩勾勒童真世界,曾憑借《貝加的櫻桃班》《藍皮兔》等作品斬獲國際國內大獎。在《蘿卜老師》中,她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細膩的筆觸,賦予角色鮮活的個性,為孩子們呈現了一個充滿童趣與想象的校園世界。
《蘿卜老師》為什么值得讀
1.超真實的校園故事:“活寶”學生的逆襲記
相信在每個班級里,都有像呂小小這樣的“活寶”——愛踢足球、愛打游戲,卻總被老師點名。他和蘿卜老師從陌生到信任的過程,正是一個孩子被看見、被理解、被信任、被激發的寫照。
2.溫暖的教育理念:分數之外,看見每個孩子的獨一無二
在紀律和分數之外,蘿卜老師還會告訴孩子們“想象力比正確答案更重要”“足球不僅是運動也是精神成長”。而孩子們用為班級斬獲的大獎狀、為留住老師努力提升的成績,提醒我們:教育不是填鴨式灌輸,而是點燃內心的火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