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著名科普作家董淑亮老師應邀走進廣東佛山、東莞等地多所學校,為孩子們帶來十四場以“發明創造背后的故事”為主題的精彩講座。
董淑亮老師的講座分為三個部分:為什么要搞發明創造,發明家的故事,怎樣提高發明創造的素養。
在“為什么要搞發明創造”部分,董老師通過給孩子講發明和發現的區別,明確了發明的概念。同時,他以“火的使用”“燈的誕生”“望遠鏡的誕生”“顯微鏡打開微觀世界”等例子,從讓生活更美好、科技改變世界、解決生活難題三個方面,講解了人類為什么進行發明創造。他又講到天文學三大時代、潛水器和航天器的發展史等故事,為同學們展開一幅科技史畫卷。
在“發明家的故事”部分,董老師以顯微鏡的發明人列文虎克、第一艘蒸汽輪船的發明者富爾頓、世界通用盲文的發明者布萊葉等發明家的故事,講述了發明家具有的共同特質。董老師還著重講述了兩位中國科學家的發明故事——他們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、“中國天眼”之父南仁東——以科學家精神激勵同學們。
在“怎樣提高發明創造的素養”部分,董老師著重從觀察、積累跨學科知識、堅持并不怕失敗、錘煉理性思維、閱讀等多方面闡述了如何培養創新思維、進行發明創造。他尤其強調了教師、科普工作者和家長作為“引讀者”,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并指導孩子閱讀。然后,董老師以自己的科普圖書《“偷懶”的人類·寫給孩子的發明史》入手,分享如何閱讀這套書,怎樣從閱讀中培養想象力和發散思維。
講座結束后,董淑亮老師為同學們簽名并與其合影留念。
本次作家進校園活動,不僅為校園增添了書香氣息,還掀起了一股“科普閱讀熱”,激發了同學們閱讀科普圖書的熱情;同時多位老師表示,以后在教學中會更加重視引導學生閱讀科普類圖書。